夜不願歸家

夜不願歸家

夜不願歸家

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——城市燈光模糊成金色流動的痕跡,空氣中飄著濕地與遠處笑聲的味道。我坐在天台,手捧一杯早已涼透的茶,凝望天空由紫轉深藍。

那一刻,我真不想走回屋內。

不是逃避什麼——而是因為這瞬間,我感覺到真正的「屬於」。

安靜的反叛:醒著也自由

我們常被教導:失眠是失敗的徵兆。若凌晨兩點仍無法入眠,一定是哪裡出錯了。

但若你的失眠並非問題呢?

也許那是靈魂輕聲說:留在此刻吧。這一刻很神聖。

在我生命裡,這些時刻從未浪費——它們是我寫下無人會讀的信、在頁邊塗鴉構思、或只是安靜陪伴那些無需答案的思想的地方。

真相是:我們不是太敏感。我們只是太真實。

有時——僅有時——想永遠醒著,不是逃避生活;而是對當下的虔誠承諾。

心成為家:在情緒中相遇

曾有一次和朋友喝咖啡時分享這個想法:「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候,往往是我沒有刻意追求快樂的時候。」她輕笑說:「聽起來像愛。」

或許真是如此。

當我們停止為他人表演歡樂——允許自己以凌亂、滿溢情感的方式存在時,才真正開始遇見自己。

這不是要修補什麼。而是以誠實面對自身,哪怕痛楚也接納。

這種醒著的生活節奏? 不是對睡眠的反抗——而是對自己的信任之旅。

未完成之美:留在當下才會成長

上個月開始記錄一本「未出版日記」——沒有目的、無需讀者、不用修改。只把浮現的心事寫下來:對工作的擔憂、夢想中的海洋、那些未曾回覆簡訊的小遺憾。

某夜寫下一句:『我不想要結束,我只想持續下去』

翌日清晨我才明白:這不是悲傷;這是自由。

允許情緒存在卻不必解決? 讓療癒有空間生根? 就在這些被稱為『孤寂』的無計畫夜晚裡實踐著。 我學懂了:有些夜晚本就不為尋找答案而設——它們只為讓人學會「在場」。 有時安靜才是最深層的成長方式;不急於奔向明天,而是珍惜今日那份微小卻真實的疼痛。

RevolvingBlade

喜歡50.85K 訂閱4.15K